欢迎您加入
内蒙古企业财务管理协会


征信修复不可信 “信用名片”要爱惜
发布时间:2023-10-20 13:55点击量:445来源:本站整理
近期,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公告,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分子的“征信修复”骗局,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资金损失。不法分子主要钻了借款人“不了解征信知识又急于贷款”的空子,声称只要交钱就能帮助其修复征信。那么交钱到底能否修复征信呢?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?
在相关法规文件中,“征信修复”概念从未出现。所谓的“征信修复”,是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幌子。消费者如果误入圈套,向不法分子支付高额费用,肯定会赔了夫人又折兵。不但个人信用记录并未得到修改,还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倒卖,甚至“被贷款”“被负债”。
虽然,信用记录无法通过花钱来“修复”,但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行为来“涵养”。其中包含了两种情况:第一种是借款人偶尔一次忘记还款,只要发现并及时还款,征信不受影响。目前多家商业银行采用的规则是,信用卡逾期三次才会影响征信;第二种是借款人没有按时还款且已影响征信,这时,只要借款人还清全部欠款、罚息,相关不良记录将在5年后被自动消除。
征信是专业化的征信机构,依法采集、保存、整理并提供企业、个人的信用信息,其本质是信用信息服务。目前,大部分信用信息归集在“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”。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,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,为商业银行、用户本人提供查询服务,为货币政策、金融监管和其他法定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。建立征信体系的目的,是让守信者获益、失信者寸步难行。对于守信者来说,每一笔按时还款都将变成他的信用财富。拥有了信用财富,就具备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誉抵押物。在实际操作中,银行之所以愿意向小微企业主发放个人信用贷款,看重的往往不是住房、厂房等有形抵押物,而是良好的个人信用这一无形抵押物。同理,对于失信者来说,“失信记录”将成为其借款的阻碍。
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吧!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,养成科学的借贷习惯。不论消费还是借贷,都应坚持量入为出,不过度。借贷后,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,切忌将资金挪用至非法套利领域,否则既要面临违法违规风险,又要承担无法按时还款等失信后果,得不偿失。
文章来源:credit修复


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879号